10月的销量榜单放出来之后,今年的欢喜和忧愁,都差不多尘埃落定。
和前三季度对比变化不大,绝大多数车企的日子都不好过,九成以上的车企很难完成既定的年度销量目标。目前,完成可能性比较大有极氪、比亚迪、理想、埃安,等等。
其他品牌就没有这么好运了。消费者翘首以待等待着降价的背后,是苦于难以完成年度销量目标。谁家期末考完不成,这个名就点不完了,说起来都是一把辛酸泪,“罄竹难书”。
悲喜并不相通
所谓金九银十,也确实没有辜负那些涨势比较凶猛的车企。
目前,唯一提前完成年度销量目标的品牌是极氪,年度目标是14万辆,目前交付已经超过17万辆。借着良好的增势,极氪CEO安聪慧再次笃定地重提了2025年的阶段目标,“实现65万辆的目标不会改变”。
不过,要论“一枝独秀”“遥遥领先”,这个荣誉要颁给比亚迪,左手赚钱,右手上量,一点也没耽误。前十个月,比亚迪完成237.1万辆,完成率为79.37%,距离300万辆还剩下63万辆。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比亚迪高枕无忧。在接下里的两个月里,比亚迪需要完成单月销量突破30万辆,这是此前从来没有达到过的一个数据。随着年底需求释放,以及一些终端优惠的促进,全年目标的达成也是大有可能的。
一心想要成为中国汽车领军的掌舵人王传福,肯定不会错失这个机会。
而且,市场的走势是向上的,从第一辆新能源车到第100万辆,比亚迪用时13年。从100万辆到200万辆,用时1年,从200万辆到300万辆,仅用了半年。这个速度,曾是凶悍的南北大众也未能达成的。
埃安也是过着“蒸蒸日上”的好日子。1-10月累计销量超39万辆,距离目标50万辆剩下11万辆,以埃安的势头来说,这个不是难题。除了持续热销的势头,让很多人羡慕的是,埃安还能持续实现盈利,据广汽集团公告,埃安已经在6-9月连续实现盈利。
2023年还剩下不到60天,能够笑到年尾的差不多就是这几家了。其他车企,也只能将希望寄托于明年了。不过,正是因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大多数车企并没有拿到好的销量,才有了更多纷争的出现。
最近,比较热闹的就是“车企一把手不懂AEB”的话题。何小鹏和华为的余承东吵得热火朝天。在这场“无图之争”里,“不和华为吵架,实在吵不过”的李想也加进来看热闹了。
一般看热闹的,都不嫌事大。这把热闹,他看的心情愉悦,毕竟十月份的交付终于达成了他想要的4万辆,今年累计交付28.5万辆,目标完成率在95%。剩下两个月,完成年初定下的30万辆,丝毫没有压力。
李想还放出狠话,11月将挑战理想L7月销破2万辆,整体交付突破5万辆。更狠的是话,是在36氪报道里提到的,“李想对2024年的销量预测是超过80万辆”,野心够大。
无论是从销量,还是毛利率来说,理想和小鹏、蔚来已经不在一个赛道狂奔了。所以,着急的鹏友,就喊话何小鹏,别吵架了,还是管管销量和OTA升级吧。
就剩下两个月了,小鹏才完成了10万辆交付,年初定下的目标可是20万辆,完成率刚刚过半。今年都不一定卖得过去年,小鹏还有功夫吵架?而且,目前看来和余承东的口舌之争,何小鹏并没有占到太多便宜,据说这波站余承东的比较多。
李斌就没有功夫吵架,因为他目前紧要的目标,是继续留在牌桌上。李斌最近是安静的,但蔚来淡定不了。
8年总亏损超过630亿元,李斌不得不再次食言了。此前李斌曾信誓旦旦表示,“只要能发出工资,轻易不干裁员这事”。现在决定裁员10%了,这个比例意味着将会有 2000 人左右被裁,估计是发工资困难了。在那封篇幅不长的内部信里,李斌三次提到激烈的市场竞争,称裁员是不得不做的艰难决定。
业内认为,蔚来之困是销量疲软和庞大的业务版图,处处需要钱。累计到10月,距离25万辆的年销量目标,蔚来只完成了50%左右。没有销量规模,就赚不到钱。
而且,“蔚小理”三家公司蔚来的员工数量最多,但今年10月份的销量,蔚来是最少,仅有1.6万辆,不仅与李斌立下的“下半年月均销量超2万辆”的目标有差距,甚至被极氪超过。
“接下来每个月销量还是1万辆的话,自己就得和秦力洪找工作去了”,上半年蔚来亏损已经超过百亿,希望李斌这句话不要一语成谶。
一直存在感算不上强烈的零跑和哪吒,目标完成率也并不尽如人意。截止到10月份,零跑交付了10.68万辆。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年初定下的是20万辆,他在不久前表示,销量很重要,四季度还会给消费者更低的价格。
交付量已经连续下滑6个月的哪吒,创始人张勇主打一个“不慌”,“2023年首要任务是完成产品的平稳换代,打磨新产品的供应链和质量体系,销量目标反而不是当前追求的首要目的。”
话虽如此,但是9.37万辆的交付量,仅完成全年目标的37.48%,也确实不够好看。不过,看起来张勇并不太在乎外界的评说,毕竟去年他已经受过伤害,“去年拿到了造车新势力销量全国第一,我也没有得到多么的尊重。”
这是新能源的主要大盘,传统车企的目标完成率,也都算不上太理想。前三季度,吉利完成了全年目标的70%,广汽、长安、上汽、长城等完成率在60%左右,都需要在第四季度再继续加油。
至于合资车企,就不一一列举了,销量下滑,转型不顺,利润大跌,都用得上“艰难”二字。
“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名和利,如今对车企们来说,大多数都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各路车企都想争其中一个。
目前,有鱼,也有熊掌的就是比亚迪、特斯拉。有利润的燃油车卖不动,卖得好的新能源是“赔本赚吆喝”,是目前汽车行业的基本业态,看似热热闹闹,但是整个行业利润暴跌30%
在生与死的分界点上,大多数车企选择了争销量。毕竟,对于挣扎在亏损圈里的玩家来说,挤进决赛圈,销量是一个硬指标。
何小鹏曾说,“下一个十年,市场将进行一场淘汰赛,只有少数主流品牌能够存活,300万辆至500万辆的规模。”李斌也表示,从长期来看,车企每年200万辆销量是生死线,如果后续销量到不了这条“线”,发展会很难。
目前也管不了下一个十年的事,很多车企想的是,先把接下来两个月的销量再追一追,继续用亏损换销量,为自己赢得一线生机。毕竟,谁也不希望成为一块垫脚石,让别人踩着自己走花路。
追销量,一直没有治标又治本的办法,最立竿见影的是降价,屡试不爽。虽然今年效果有所打折扣,但仍然是一个好用的办法,要不然价格战也不会从年头打到年尾。
就连比亚迪想要在2个月内完成63万辆的销量,也得用上降价的办法。包括护卫舰、海豚、海豹冠军版和宋PLUS冠军版等在内海洋网相关车型,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优惠。
虽然一直强调不参与价格战的理想,也在暗戳戳进行“降价”。据销售人员说,现在购车可以享受1万元的保险补贴、1万元的牌照补贴等等,累计加起来最高降价幅度有3万元。怪不得李想放狠话要在11月理想L7单款车型冲击2万辆的交付。
比亚迪和理想都如此,其他还处在烧钱换市场阶段的品牌,也只能被动应战了。“新造车普遍还没达到盈亏平衡点所要求的销量规模,赚钱能力还比较弱,长期降价对是弊大于利的。”业内人士表示了担忧。
随着冲量阶段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剧,车企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之外,也在蚕食经销商的生存空间。
“目前进入年末冲量阶段,由于今年车型迭代快、‘价格战’激烈,经销商情况不容乐观。”中国乘用车产业联盟秘书长张秀阳表示,悬在经销商头上的不止是车企的面子,还有生与死的考验。
价格战之下,产业链上的没有人是赢家。但是,第一波冲击往往来自于一线的经销商。根据流通协会报告结果显示,今年1-10月,有19%的经销商才完成一半销量任务,有47.2%的经销商任务完成度在六成以上,意味着绝大部分经销商拿不到车企的返利、补贴及奖励。
销售压力和暴跌的利润,让不少熬不下去的经销商选择了退出。有干了6年的销售人员表示,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疯狂的一年,简直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没有几家车企是赚钱的,4S店就只能跟着亏,亏不动了就退了。”
“降价不一定能提升自己的销量,但一定能打击别人”。所以有人说,车企要的量,经销商玩的却是命。
那些还有命没有退出的,很多也摆烂起来,不想继续扩大事业版图了,只想喝茶打牌。就连一向利润能扛的日系,也开始亏钱了。在年底冲量的关键期,一汽丰田率先给经销商发出一封信,要“减产减量”。
价格战越演越烈,车企把降价的空间用光了,市场的信心却逐渐走向低谷,经销商对车企的满意度也呈现新低。这是一个充满危险的信号,2015年经销商因为“失望”揭竿而起反水的事情,还历历在目。
有经销商认为,未来三到五年,都得系上裤腰带,过苦日子。至于,还剩多少命可以熬,一首《凉凉》已经准备好。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