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国内新能源品牌,最受大众关注的,莫过于比亚迪,比亚迪作为国内最大的新能源厂商,月销超 30 万,友商望尘莫及。
除了比亚迪,受到关注的还有新势力“蔚小理”,尤其是理想,在 30 万级别以上的市场有着相当竞争力。
而新势力的另外两家蔚来、小鹏,以及吉利、长城等品牌,也占据了不少份额。
这些品牌,销量不俗,话题性高,自然占据了流量风口,它们还形成了各自的粉圈,在网上争论不休。
但有一个品牌,论销量,稳居新能源前三,论热度,却低得出奇,不仅网上没啥讨论,粉圈更是难得一见。
卖得好,却没人讨论,如此“闷声发大财”的新能源品牌,就是埃安。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 10 月,埃安销量达 41503 辆,同比增长 38%,累计销量达 39.2 万辆,同比增长 85%,排名国产新能源第三。
按照今年年初定下的“保 50 万辆、争 60 万辆”年度销量目标,广汽埃安的完成率已接近 80%,在国内车企中同样名列前茅。
国有车企的“清流”
作为国有车企出身的品牌,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要知道,在不少人眼里,国有车企等于“扶不起的阿斗”。
燃油车时代,国有车企在政策扶持下,抱上大型外国车企的大腿,成立了多家合资品牌。
依靠合资品牌,国有车企日子过的很滋润,但也失去了进取心,旗下自主品牌的汽车,大多一言难尽。
反观比亚迪、吉利、长城等民营车企,在燃油车时代逐渐冒头,虽不能和合资品牌媲美,好歹算是站稳脚跟。
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比亚迪等民营车企一飞冲天,不仅纵横国内市场,甚至远赴海外。
而国有车企,依然没有太大起色,一汽红旗、东风岚图等国企,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均乏善可陈,市场销量并不大。
长安深蓝、阿维塔等销量虽然好一点,但与比亚迪、理想等相比,差距依然非常明显。
地方国企中,北汽新能源没落,极狐没有多大存在感;上汽智己、非凡则销量有限,算不上新能源主流品牌。
这么看来,同是国企起家的埃安,能在一众“不成气候”的国企品牌中脱颖而出,绝对称得上是一股“清流”。
不过,在新能源领域,埃安这股“清流”,其实是一名姗姗来迟者,2018 年才从广汽集团中成立。
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大多在 2014 年到 2017 间成立,比亚迪更是早在 2006 年,就推出了首款纯电车 F3E。
晚入局的埃安,理应发展艰难,但埃安毕竟广汽出身,享有广汽整套产业链资源,这是大多数民营车企都不具备的优势。
只是,晚入局的影响还是很明显,为快速起量,埃安确定“要做 B 端市场的王者”的目标,制定以网约车入局市场的策略。
彼时,我国网约车市场兴起,同时政策鼓励出租车替换成新能源汽车,B 端市场对新能源汽车需求变得旺盛。
2018 年,埃安发布首款汽车埃安 S,售价 13.98 万-19.28 万元。
*懂车帝
凭借不错的性价比,埃安在 B 端市场大受欢迎,2020 年,埃安全年销量突破 6 万辆,埃安 S 更是跻身前三。
2021 年末上市的埃安 Y,面向 10 万级市场,并推出网约车定制版,埃安超过一半的年销量,都是由 B 端市场贡献。
埃安因此获得“网约车之王”的称号,尤其是价格合适的埃安 S,成为 B 端市场最畅销的纯电车型之一。
为确保品牌的长远发展,2021 年,埃安脱离广汽集团,正式成为独立品牌。
独立后的埃安,除了维持原有车型更新,还推出了多款 15 万元以上车型,包括埃安 S Plus、埃安 Y Plus 和埃安 V Plus 等。
今年 10 月,埃安 S MAX 上市,新车售价区间为 14.99-20.29 万元,为埃安 S Plus 的替代车型。
另一方面,埃安也开始往上游发力,2022 年推出埃安 LX,上探 30 万元市场。
而在今年,埃安推出高端品牌昊铂,不到一年时间,已经发布三款车型。
除百万级超跑昊铂 SSR 外,今年 7 月上市首款量产车型,中大型轿车昊铂 GT,继续上探 30 万市场。
经过多年布局,埃安的销量已较为稳固,稳居国内新能源前三。
埃安的优势
埃安之所以能有如此成绩,一方面得益于恰当的网约车策略,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技术护城河。
要想在新能源领域立足,技术护城河必不可少,而埃安的其中一条护城河,就是弹匝电池。
第一代弹匝电池于 2021 年 3 月推出,因其形似弹匣的安全舱内而得名,首搭车型为埃安 Y。
弹匝电池为行业内首次通过针刺不起火试验的三元锂电池整包,能量密度为 185Wh/Kg。
弹匣电池从四项核心技术入手,提高了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
首先是耐热电芯,弹匝电池在正极使用纳米材料包覆,能提升电芯的热稳定性,并且在电解液中使用新型添加剂,让 SEI 膜能够实现自我修复;
其次是隔热电池舱,弹匣电池的电池包上壳体具有超强隔热能力,能够承受并隔绝高达 1400℃ 的高温,可有效保护整个电池包;
第三是极速冷却系统,弹匣电池使用了全贴合液冷系统,并在电池包内部构建了散热通道和导热途径,散热面积和散热效率均有很大提升;
最后是全时管控 BMS 电池系统,该系统以每秒 10 次全天候数据采集,24 小时巡逻模式,对电池状态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电池问题并修复。
今年 3 月,弹匝电池推出第二代技术,引入超稳电极界面、阻热相变材料、电芯灭火系统等技术,进一步加强电池包的安全性能。
除了弹匣电池,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是埃安另一项顶尖技术。
动力电池充放电的原理,就是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移动的过程,从正极到负极属于充电,从负极到正极属于放电。
在动力电池领域,负极材料大多采用石墨,石墨虽然耐高温耐氧化,但容量不高,理论比容量只有 320~360mAh/g。
动力电池技术要突破,更换负极材料是关键,除了石墨,还有更合适的材料吗?埃安的答案,是硅。
硅的理论比容量可达 4200mAh/g,容量是石墨的十倍有余,但易碎易损,耐用性不如石墨。
针对硅的耐用性问题,埃安采用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能让电池内部的硅负极片,像海绵一样柔软有弹性,不易破损。
这样一来,硅负极就能像海绵吸水一样,在保证耐用性的同时,能发挥大容量的优势,便于储存更多能量。
此外,埃安以全新纯电专属平台 AEP 为基础,在 2022 年推出了 AEP 3.0 平台。
作为埃安纯电平台的集大成之作,AEP 3.0 在三电系统、智能系统和操控水准方面,有着很强的实力。
在智能驾驶系统方面,埃安打造的星灵架构,使用了华为昇腾 610 高性能芯片,其最高算力可以拓展至 2000TOPS。
在感知系统方面,该架构可兼容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也是摄像头、环视摄像头等硬件配置,从而实现高阶智驾能力。
除了顶尖技术,埃安还有一大优势,就是空间大,A 级车的定位,却拥有近似 B 级车的空间感,这是大多数同级车所不具备的。
以埃安 Y 为例,该车整体身尺寸不算突出,但凭借着 2750mm 的轴距,轴占比高达 63%,后排乘坐空间达到 1020mm,车门也足够大。
按某些汽车媒体的说法,埃安 Y 后排空间之大,不亚于部分 MPV,完全称得上是“空间魔术师”。
网约车标签的影响
埃安空间大的优点,还促进了其网约车的业务,不少乘客打车,都喜欢埃安,因其空间宽敞,乘坐体验胜过其他品牌。
埃安的网约车策略,是其高销量的根本,通过热销车型去抢占市场,能在短时间内提升销量。
但过于绑定网约车,虽能提升销量,但对埃安的品牌建设,却是把双刃剑,会让整个品牌价值难以上升。
“买埃安=买网约车”这个观念,已经在不少人心里扎根,也阻碍了部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为提振品牌形象,埃安也做出不少举动,先是品牌独立,然后推出30万的埃安 LX,继而发布高端品牌昊铂。
*懂车帝
但埃安 LX 销量不如人意,和对手差距较大,昊铂作为今年刚发布的品牌,还需继续观察。
埃安从高往低走容易,从低往高走却非常难,因为汽车高端的逻辑,不仅是卖的贵,还包含用户对品牌本身的定位认知。
不过,网约车标签给埃安带来的,也不全是坏事,有部分消费者认为,网约车跑的里程数多,证明汽车耐用,品质得到了检验。
因此这个标签,埃安是想彻底抛弃,还是继续好好利用,需要他们仔细思考一番。
即便如此,凭借之前打下的基础,如今的埃安,只要稳打稳扎,其他对手将难以撼动。
2023 年,埃安定下了年销量 50 万辆的目标,从 1 到 10 月的表现来看,年销 50 万,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随着新一年的到来,埃安在 2024 年的销量,能否达到 80 万?甚至突破百万?我们将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汽湃:数说广汽埃安
纯电侠:传统车企出身的广汽,有哪些独家动力电池技术
金错刀车评:赶超理想,埃安真赢在性价比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