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宝黛钗都在王夫人那里,贾母让宝黛去吃饭,黛玉先走了。宝钗让宝玉赶紧跟去目的何在?2、贾母为何要特意参观薛宝钗的蘅芜苑?宝黛钗都在王夫人那里,贾母让宝黛去吃饭,黛玉先走了。宝钗让宝玉赶紧跟去目的何在?

《红楼梦》的人物中,宝钗一向被看成是善解人意的代表。她总是端庄稳重,不会毫无仪态地叽叽喳喳,平时不开口则已,开口都是为人处事的大道理。一句话,女孩子很容易犯的爱八卦的毛病,放在宝钗身上是不可想象的,王熙凤就评价她“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确实,管好自己,不要大嘴巴,是一名淑女该有的自我修养。

然而,人设如此完美的宝钗,却好几次在没有必要开口的场合,开口说了跟她的人设不大符合的话。那些话简单地说,就是貌似善解人意,实则八卦多余,仔细追究,由宝姐姐的嘴里说出来总是有点怪怪的,难免会让人疑惑她为什么要说这些。

宝黛钗都在王夫人那里,贾母让宝黛去吃饭,黛玉先走了。宝钗让宝玉赶紧跟去目的何在

题主说的这件事,就是其中一例。

那时宝玉、黛玉、宝钗都跟王夫人在一起,闲聊中说起黛玉的病该吃什么药,宝玉随口说了一个奇特无比的方子,王夫人不信,宝玉就信誓旦旦说是真的,还说薛蟠曾经把这个方子配成功了,并且让宝钗作证。结果宝钗张口就说她不知道,别问她。于是不但王夫人更加认定宝玉撒谎,就连黛玉也做手势羞他。宝玉正无可奈何,凤姐出面作证说确有其事,薛蟠曾经问她要过一些珍珠头花,正是宝玉所说的方子需要的材料。

这事到此就算完结了,但宝玉对黛玉刚才的表态耿耿于怀,急着要跟黛玉撇清自己并没有撒谎。黛玉从来都不肯对宝玉服软的,一来二去,干脆趁着贾母派人叫他们去吃饭的时候抽身走了,也就是把宝玉晾下不管。

宝玉没办法,为了面子,只能死撑着说自己今天在王夫人这边吃饭。王夫人叫他走也不走,王夫人也就随他了。

宝钗就在这时开了口:

这话翻译一下就是:你快点追上去哄你的林妹妹,她不高兴了!

宝玉要面子,只能回答说“理他呢,过一会子就好了”,然后坚持在王夫人这里吃了饭。当然,实际心里还是牵挂着黛玉的,所以吃得很急,想快点吃完离开。探春惜春都笑他成天忙忙碌碌的样子,就连吃饭喝茶都这么急,这时宝钗又来插话了:

翻译一下:人家是急着要去看林妹妹呢,哪有工夫跟你们瞎扯!

经过翻译之后,有没有发现什么?是的,一股遮挡不住的醋味。

其实宝玉在乎黛玉,却为了面子死撑,这种小儿女情态有谁看不出来吗?但在场那么多人,都没人点破这个事实,唯独宝钗说出来了。为什么?

因为宝钗吃醋了。

别人不说,要么是压根没往这方面想,没看出宝玉和黛玉的暗流涌动;要么是看出来了但觉得事不关己,没什么必要说;要么是虽然有想法,但是碍于身份和场合,觉得不适合点破。

第一种是探春惜春那样的吃瓜群众,第二种是王熙凤那样的人精,第三种是王夫人那种自重身份的长辈。

宝钗却跳出了这三种之外,这其实是不寻常的。

宝黛钗都在王夫人那里,贾母让宝黛去吃饭,黛玉先走了。宝钗让宝玉赶紧跟去目的何在

以宝钗的聪明,当然能看出宝玉和黛玉的微妙关系。但同样的,以宝钗的聪明和“善解人意”,她不应该说出来。毕竟,她是“不干己事不张口”的,刚刚就连宝钗问她亲哥哥薛蟠的事,她都说自己不知道呢,现在怎么连续两次开口把宝玉和黛玉拉在一起?只能说,在宝钗潜意识里,宝玉和黛玉的关系并非“不干己事”。她其实很在乎宝玉,当然也在乎宝玉和黛玉的关系,现在又让她目睹了俩人“耍花枪”的经过,心理受到了刺激,一时没忍住,带着醋意的话就说出来了。

这是宝钗无意中流露出的对宝玉有情、视黛玉为情敌的真实感情。

而除了无意的一面,另一方面,就需要探讨一下宝钗是否有意说的这些话了。

这里有个非常关键的地方:当时王夫人在场,而且事实上那是王夫人的主场。而宝钗心知肚明,王夫人是反对宝玉和黛玉的。

如果宝钗真的善解人意,真的知书达礼,她就不应该在王夫人面前这样说话。

贾母为何要特意参观薛宝钗的蘅芜苑?

什么叫“特意”?特意是指专门为了某件事而去。那么,我们来看看,贾母是特意去宝钗的蘅芜院的吗?

当然不是!

《红楼梦》第四十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要带着刘姥姥进园子里见识见识,先到了潇湘馆,让刘姥姥见识了黛玉那儿满书架的书,还以为是哪位哥儿的书房呢。我们在这里也跟着贾母见识了一回什么叫“软烟罗”,什么叫“霞隐纱”。中间又过渡了一下吃饭这一场景,让我们见识了鸽子蛋的梗,还有刘姥姥逗大家笑那一场景。饭毕后去了探春的屋子,看到探春桌上各种名人法帖,数十方宝砚,各式笔筒。贾府四位小姐各擅琴棋书画,以探春一例就可以见证。

贾母带着刘姥姥等众人,就这样一路行着,才到了蘅芜院,到了薛宝钗的屋子。然后让我们看到了雪洞一般的宝钗的闺房,而从贾母的点评里我们看到了贾母对这样风格的不喜欢,觉得要是年轻姑娘的屋子搞得这么素净,自己都该去住马圈了。所以提议要给她两样东西把屋子重新布置。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完全是一种强烈的对比!我们在黛玉和探春那儿看到了一种高雅,而在宝钗这里看到了一种类似于超然世外的风格,仿佛她不是年轻正充满青春活力的女子,而是看透了俗世的无奈过上清心寡欲的世外高人的生活,全然没有了一点点烟火气。这跟贾母所崇尚的那种既高雅又充满生活情调的生活是格格不入的。

我不止一次说过,曹公善用对比,在书中随处可见将各类相似的事或者不相干的事放在一些对比着写的例子。这样的写法,其妙无比。或许,作者写潇湘馆写秋爽斋,也正是来衬托蘅芜院吧?如果从这个角度说,题主所说的贾母特意去参观蘅芜院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