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观念里,节俭一直都是中华传统的美德,并且从小的时候,长辈也会不断给我们灌输节俭的思想,杜绝铺张浪费。
可事实上,低层次的节俭或者过度的节俭,却也容易局限自身的格局与思维,甚至养成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本期就从一些生活中习惯,来聊一聊中国式家庭的“通病”,看看你是真节俭,还是正在低层次节俭。
一、喜欢无效囤积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有很多家庭都喜欢囤积或收集一些物品,并认为这就是节俭。
就拿我们常见的塑料袋来说,很多人在购物回来之后,都喜欢将塑料袋收集起来,然后当作垃圾来使用。
事实上,这的确是一个比较节俭的方法,可若做不到合理分类收纳,那么当大量塑料袋积累在一起后,就成为了家里的一堆“垃圾”,让空间显得更加凌乱。
况且,也不是每个塑料袋都适合当作垃圾袋,使用时需要从大大小小的塑料袋中进行翻找,极大影响了生活效率。
建议:不仅仅是塑料袋,像一些纸箱、瓶瓶罐罐、包装盒等常见物品,若做不到合理收纳,那么就赶紧扔掉吧,千万不要抱着以后还会用到的想法。
二、喜欢无效节俭
一个凌乱的家,不单单是缺乏收纳与整理,还与每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比如垃圾筒只有装满的时候,才会去想着更换,可能是为了节省,也可能是自己懒。不管怎样,这都是一种无效节俭行为。
因为像厨房和卫生间的湿垃圾,若不及时更换,不仅容易招虫,还会散发出令人恶心的异味,影响到居家环境的质量。
再比如喜欢集中洗衣,认为这样比较节省。事实上,且不说脏衣物本身就会产生异味,过多的脏衣物,必然会徒增空间的凌乱,让生活变得乱糟糟。
建议: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杜绝无效的节俭,保持清爽的居家环境。
三、欲望不是刚需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冲动消费,并且会理所当然的将这个欲望当作刚需。可事实上,这不仅毫无意义,还会进一步为生活增添烦扰,具体表现如下。
1、喜欢买平替
在近几年“买平替”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火的关键词。小到日常消耗品,大到电器家具,只要你想买,总能找到同款平替产品。
虽说看似满足了很多“穷人”少花钱高享受的需求,实际上就真的省钱了吗?其实这只是一种营销手段罢了,说到底就是“山寨”,并且一点也不省钱。
就拿女士们最喜欢买的包包来说,当某一大牌出了新产品之后,动辄几万块的成本,虽说很多人咬咬牙也能买得起,但在下一件产品出来后,该产品自然就过时了。
因此很多人就会主动去找几百块的平替品,这样既满足了自己的欲望,又节省了成本,想想都觉得自己很机智。
然而当这样的平替品越来越多时,那么给生活带来的就是无尽的内耗,并且占据了大量的空间,让家越来越乱。
2、喜欢过度消费
无论是电商还是实体店,很多商家为了留住消费者,都推出了很多“优惠”活动。比如买咖啡送杯子、买泡面送餐具等等。
可事实上,你真的缺这个杯子或餐具吗?其实你根本就不缺,只是看中了这个好看的赠品,所以才会消费的。
哪怕你从没有喝咖啡的习惯,也会买回家浅尝两口,然后就随手放在家里的某一个角落,甚至就连你当初很喜欢的杯子,也是放在一边落灰。
建议:拒绝盲目的消费,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学会把钱花在刀刃上。
四、喜欢无效收纳
不管家里再凌乱,整理收纳才是关键。可能有的人会说,自己每天都在收拾家,可不管怎么收拾,都感觉家不够干净利索。
出现这种情况,你可能在做无效收纳。
比如你会为了节省时间,或者为了提升收纳效率,习惯将各种物品塞进一个空间。表面上看干净利索了,可一旦要找一件物品时,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翻箱倒柜。
久而久之,除了会让收纳空间变得越来越臃肿之外,还极大降低了生活的效率。
当然,你可能也尝试过高精细收纳。就像别人晒出整齐划一的家那样,看着就十分舒心。因此,也学别人那样买回了各种收纳框。
可若你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那么这种高精细收纳就成为了一种生活负担。因为你每次翻找物品时,都需要进行收纳。时间一长,这些收纳框就成为了家里的鸡肋,且占据了大量的储物空间。
建议:遵循生活动线对物品进行科学分类收纳,让每一件物品都有合理的归置区,最大化提升生活效率。
写在最后:
有人说一个干净整洁的家,要依托于断舍离生活方式。其实在我看来,断舍离在生活中并不是必须项,最主要还是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也只有这样,才能让生活更加健康有质量。就像那些喜欢“极繁主义”的屋主,即便家里堆满了各种物品,依然干净利索,没有一丝的凌乱。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