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社会上有个现象已引发各大官媒和有关部门关注,那就是如今去医院或药店买药,消费者买回家拆开包装会发现药盒很大、很精致,但里面却没装多少药。
更烦人的是,药品说明书上印的字如今越来越小了,密密麻麻的挤在一起,年轻人看都费劲,更别说老年人了。
这种“盒大字小”现象不是个例,给老百姓带去了不少困扰,难道药品生产商宁愿多花钱搞包装,也舍不得给说明书换张大点的纸、或者多加两张,把字体放大点吗?
“盒大字小”
关于药品盒子为什么相比较以前明显变大了,其实很好理解。药盒做大有利于统一包装的规格,这样药企在生产药品的时候,不同的药也可以采用同样大小的盒子,既规范了药品包装,也利于设备印刷信息,最后打包打大纸箱都能刚刚装好,各方面成本都下来了。
其次,大一点的盒子可以印刷的信息更多,看上去也比较大气,这样的显眼包装摆放在药店有利于销售。
为什么药企不顺便把药品说明书的纸张放大呢?目前我国处于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药品说明书阅读障碍”现象屡见不鲜。
但药企表示也有着自己的苦衷,随着药品的原料价格不断地上涨,保证药品质量不变是药企的“最根本的初心”所在,即药品的质量把控是第一位,其他的如包装成本只能尽量压缩到极致。
把药品说明书的字号放大纸张就大了,还需要更换更大的折纸机,而且,很多说明书上的专业信息根本就不是给患者看的,而是给医生参考用的。
其次,说明书上的字越来越多,是因为国家监管要求变得严格规范,必要信息必须全部写清楚、写详细,比如不良反应、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过敏情况等等,这也是对消费者负责。
药企口中的苦衷还算说得过去,但“盒大字小”毕竟不是好现象,更不能成为行业习惯,要怎么扭转这种情况呢?
说明书小,但不是小事
2022年,以连云港市作为代表,海州区检察院进行了一系列关于药品说明书字体大小的各类型走访调查。
通过展开包括问卷调查在内的多种采样的调查方式方法采样了大量数据。结果表明,经调查的药品说明书字号都小于7号,最小的只有1毫米左右。
对老年人来说,别说是老花镜了,就是借助放大镜也难以看清药品的重要信息,比如用药禁忌这些内容。
据资料显示,现行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制定于2006年,其中规定:
“药品说明书的具体格式、内容和书写要求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并发布”。
面对这个引起社会风波的议题,专家也站出来表达了自己的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对目前未做出清晰界定的药品说明书的纸张大小,以及字体字号等内容作出具体的阐释。
鉴于以上问题,职责部门应抓紧时间对《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进行明确规定,以免对人民群众的科学合理用药造成不良的影响。”
无可非议,把“用药障碍”消除,这是一件意义深远的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决定在一些地区,比如江苏、上海、广东和浙江进行试点,推进药品说明书的改革进程,以适应老年人的科学合理用药的需求。
第一,重要的信息必须加以强调,在剂量和用量以及用药禁忌等关键的信息方面要加大字号,传递清楚药品的基本信息。
在此基础之上,药企可尝试单独制作给消费者看的简化版说明书,毕竟这是给广大老百姓看的,就必须做到通俗易懂,与给医生看的专业版区分开来。这样才是对消费者负责任的企业态度。
第二,是督促药企推出适应老年人阅读的药品说明书,这个说明书虽然推广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但是老年人作为药品消费市场的主体人群,他们的诉求必须得到解决。
比如可以结合当今时代科技的发展,要把药品说明书进行智能化运用。
近年来,相关药企已经大致上形成了在药品外包装上增设电子二维码,即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实现药品说明书的电子化展示,智能化的运用极大的方便了消费者,从此药品说明书可以根据需求自行放大或缩小,更加适老化的是,加入了语音播报功能。
老年人不再需要费力地去看药品说明书,只需要动一动手指,一键按下语音播报按钮,就可以直接听到用药安全部分的内容,还可以多次收听药品的相关信息,对老年人群体实现药品信息的有效传递。
相关监管部门声称:
“现在研发出的一些高科技手段,例如二维码在药品说明书方面的的实际运用,我们将会增派人员进行反复讲解,帮助老年人用科技的方法进行阅读,从而破解药品说明书阅读难的问题。”
还有,国家应进一步规范“药品说明书”的字体标准。以前的说明书标准规范已经不适应如今的时代了,作为制定规范行业标准的相关部门,也要适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展开调研,制定更加科学行之有效的政策法规。
结语:
不过药品说明书也不是越简洁越好,就像中药不同于西药,很多在不良反应、副作用那里还是标注的尚不明确,或者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没有临床数据和结论,今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所有药品都该科学的制定出必要的、人性化的说明书。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