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曾经写过一篇《过度医疗猛如虎》的报道,揭开了令人震惊的过度医疗事件。

当中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一个癌症患者的儿子说到自己的父亲去世后,整整扔了三大编织袋的药。人都死了,药还堆积如山,而且都是自费药。

世界卫生组织曾有调查指出,全球病人死于不合理用药的有三分之一,而不合理用药本身就是过度医疗。

01

上万亿的卫生支出,有多少是无效医疗?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为14451亿元,相较于2013年增长了55.5%,占财政支出的7.1%。如此高额的卫生投入,一方面反映我国医疗保障力度不断增加,这是好的方面,但另一方面来看,这些动辄上万亿的卫生支出到底有多少是有效的,有多少是无效的?

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在一次讨论组上说过:“无效医疗在美国的占比达到了40%左右,而在我国也没有好到哪去。”

如很多不该吃的药却在吃,就是一个最普通的感冒都会开一大堆药;

结石、胆囊息肉、肝血管瘤等疾病,听起来很吓人,但基本对人无害,无需进行特意的治疗;

还有一些无需进行的手术也在做,如早期腰椎间盘突出是可以自愈的,但不少患者都被进行了手术等等……”

◎ 图:全景视觉

为什么会出现无效医疗?其症结到底在哪里?

上海交通大学卫生经济学家马进教授指出,我国无效医疗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医保的支付制度所致。

医保部门会更多将注意力集中在收支平衡、医疗控费上,但这些指标无形中将矛盾转移到了医院身上。医院为了能完成上级的指标,只能将这些目标下放到医务人员身上。但这个行为,只考虑了指标是否超支,没有真正为患者考虑。

当然,我国如今在不断地完善医疗体系上,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很多疾病也纳入了报销的项目。

◎ 图:图虫创意

其实“无效医疗、过度医疗”的情况不只是存在于我们国家,全球都有类似的情况。《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曾做过一项研究,列出了最常被滥用的十大医疗检查和治疗:

(1)不必要的心电图检查

(2)服用他汀的患者常监测血脂,但很少影响治疗方案的调整

(3)过度诊断甲状腺癌

(4)补充钙和维生素D不能降低老年人的骨折风险

(5)普瑞巴林对坐骨神经痛无效,并且会产生副作用

(6)抗精神病药物增加姑息治疗患者谵妄的严重程度,并与死亡风险增加相关

(7)高灵敏度肌钙蛋白检测往往产生假阳性结果

(8)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肾切除术速度慢、成本高,无任何结局获益。

(9)1/3确诊为哮喘的患者,并无哮喘证据。

(10)改进电子病历记录,可减少不必要的检查

02

“药物乱象”:9700多元的药,真正有效的药物仅一千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临床路径管理指导中心主任周勤表示,在日常的检查工作中经常发现过度用药的案例。

他曾经发现,一个胫腓骨骨折患者用药总费用为9000多元,其中辅助药的费用就高达8000多元,种类多达4种。也就是说,真正治疗胫腓骨骨折的药其实才花1000多元。

看一次病,开一堆药,这种情况大部分的患者都遇到过。在五花八门的药中,有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也有起辅助治疗的药物。

◎ 图:123rf

辅助药的滥用,带来了巨大的医药费用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在医保资金中,每年辅助用药的费用高达成百上千亿元。

可怕的是,滥用药物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北京积水潭医院和北京大学药学院联合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有98%的医疗机构存在辅助用药使用不合理或不规范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肿瘤患者化疗以外的用药、中药注射剂和神经营养药。

滥用药物不仅浪费钱,也会产生不少健康隐患。避免药物滥用,这4点很关键:能口服就不打针、抗菌药不滥用、维生素不乱补、止痛药不乱用。

03

这4种病其实没必要治,别再自己吓自己了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体检。不体检还好,一体检就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不过你知道吗?有的病其实根本没必要治。

/肝囊肿/

肝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比较低,约为4.5%-7%。

肝囊肿分为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肝囊肿,寄生虫性肝囊肿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非寄生虫性肝囊肿多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大部分无需治疗。

/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不是肿瘤,而是肝脏血管细胞增生形成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

一般来说,如果肝血管瘤的直径小于5厘米,也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就不用治疗。如果直径比较大,有出血风险,就要及时治疗。

◎ 图:全景视觉

/骨刺/

骨刺也叫骨质增生,是人体对关节负重老化的表现,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

所以,如果检查出骨质增生,先不要慌,没有不适症状就没有治疗的必要。如果出现疼痛、肿胀、行动不便等症状,就要积极治疗。

/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也被称为“假妇科病”,因为它并不是病,而是一种病理现象。

轻度的宫颈糜烂不用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或者对正常的生活、生育造成影响的,应积极治疗。

◎ 图:锐景视觉

无论是从患者层面,还是从社会层面来说,无效医疗都危害巨大。避免无效医疗,一方面需要患者提高比辨别意识,医生加强医德,另一方面需要社会和国家的监督。

只有不断净化医疗环境,患者才能接受最有效的治疗。